1.稿件內容和格式
整篇稿件相關部分的內容及其序次為🫅:標題🤕,作者,中文提要(限300字內),中文關鍵詞(限 5個),正文🧙♂️,參考文獻,附錄(如需要)🕡,作者簡介🪟,通訊地址🖱。英文題目、作者(漢語拼音名或英文名)🧙🏻♀️、英文提要(限100~200詞)🧳、英文關鍵詞(與中文關鍵詞對應)以及作者姓名🌞、通訊地址©️、電話🤘🏿、傳真及電子郵件號請另頁提供🤽🏽♀️。
用英文撰寫的論文須提供中文提要和關鍵詞。
如論文屬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的成果🧣,請在正文第1頁加題註說明項目名稱🍹🤞🏽、項目編號、起訖時間💿、管理單位等。
稿件須提供詳細準確的參考文獻信息,如作者姓名(多名作者🥜,姓名請全部列出)、出版年、著作名🚱🐸、出版地📉、出版單位、文章名、期刊名及出版時間等。
2.正文格式要求
正文中所有的標題均需獨占一行🤳🫸🏿,序號使用格式為♡:一級標題用漢字“一🤹♀️、二、……”,居中排列;二級標題用“1.1……”,三級標題用“1.1.1”👨🏽🎤,依此類推,均前空兩漢字格,跟行文同。例句編號采用(1)(2)……的形式編排,全文所有例句連續編號🏂。例句首行前空2字格🤛,回行文字跟首行文字上下對齊🤌🏿。註釋用腳註。
3.文中參引
(1)正文中引述文獻標註順序🧚🏿♀️:作者🗿、年代、頁碼(著作可加頁碼🤏,雜誌不加頁碼),外加圓括號🛷🙆♂️。註意🤝:括號、分號、冒號、逗號等均為中文標點符號🔚。
a.引述一位作者的。例:人類的用聲音傳達意思的,“人類語言采用聲音作為手段,而不采用手勢或圖畫,也不是偶然”(呂叔湘 1998:11)🦹🏼。
b.引述兩位以上作者的🛃,中間用分號隔開。例:(金克木 1996:85;朱德熙 1982🗿😪:38)
c.引述同一作者的多部作品的👳🏽,作品之間用逗號隔開,按年代順序排列。例🪦:(呂叔湘 1984a🥰:98,1984b🧔🏼🖋:25,1996👊🏻:34)。
d.引述一部文獻多位作者的,中文用頓號隔開🍪😉。例💕:(呂叔湘、朱德熙1952👩🦽:18)🙅🏿♀️。英文用“&”號隔開👨❤️💋👨。例🙆🏿♂️:(Li & Thompson 1985:23)。
e.引述文獻作者三人或三人以上👰🏽♀️,中文第一作者姓名後加“等”🪇。例:(陳嘉映等 2005🚠:48)。英文的格式第一作者的姓之後加拉丁縮略語“et al.”,“et al.”為正體📵。例 :(Quirk et al. 1985👩🏻💼:38)。
(2)轉述文獻🤜🏼,用圓括號標註出版年。例:
呂叔湘(1998)認為,人類語言的特點就在於能用變化無窮的語音,表達變化無窮的意義。
作者名字如為英文或漢語拼音,不論該名字是本名還是譯名,參引時都只引其姓。其他譯名比照英文名字。例:
Fishman(2001:169)則把土著印第安語也納入其中,並將定義細化為“除英語以外的🦸🏽♀️、與個人有著某種文化關聯的語言”。
4.隨文圓括號夾註
隨文圓括號夾註主要用於簡短的說明、譯文的原文🚬、全名的縮寫或全稱的簡稱等。
5.參考文獻目錄
按照作者的音序排列,前面不需要加序號。
中文作者按照“姓+名”順序給出全名🧑🏽💻。英文僅第一作者按照“姓+名”的順序給出🐄,姓名之間加英文逗號,逗號後空一格,其他作者的姓名按其本來順序給出👨🏼✈️。作者名采用縮寫🧖🏽,如“Bambrough, R.”。
中外文獻分開排列📡,中文在前,外文在後。
同一作者不同出版年的文獻按照出版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同一年的出版物按照文獻標題首詞的順序排列🖥,在出版年後按順序加abc……以示區別🏎🌁。
外文論文(包括學位論文)的篇名以正體書寫🚣🏽♂️,外文書名以斜體書寫。篇名僅首詞字母大寫;書名的首詞、尾詞以及其他實詞的首字母大寫。
參考文獻格式🧝🏽♀️:
(1)獨著
姓名 出版年 《書名》,出版地📳:出版社。
呂叔湘 1983 《呂叔湘語文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Bambrough, R. 1963. The Philosophy of Aristotle. New York: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註意:引述文獻作者兩人或兩人以上,用符號“&”連接🙋🏿。
(2)編著
姓名主編(編著) 出版年 《書名》,出版地:出版社。
趙世舉主編 2015 《語言與國家》,北京:商務印書館。
Feldman, P. R. (ed.). 1997. British Women Poets of the Romantic Era.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Grüter, T. & J. Paradis (eds.). 2014. Input and Experience in Bilingual Development.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註意:單人編著用“(ed.)”👨🏽,二人及兩人以上編著用“(eds.)”🙆🏻。出版社精確到城市👳🏽,不需要寫州的名稱。引述文獻作者兩人或兩人以上👼🏼,用符號“&”連接。
(3)譯著
原作者姓名 出版年 《書名》🎡,譯者姓名,出版地:出版社💁🏿♀️。
讓-雅克•盧梭 1996 《愛彌兒》🥿,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Lacan, J. 1977. Ecrits: A Selection. Trans. Alan Sheridan. New York: Norton.
註意:引述文獻作者兩人或兩人以上,用符號“&”連接😌。
(4)論文集中的文章
文章作者姓名 出版年 《文章標題》💆,《論文集名稱》🫅🏼9️⃣,論文集編者姓名🧛🏽♂️,出版地:出版社。
陳章太 2009 《語言資源與語言問題》🧖🏻,《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理論與國別研究(續)》,王輝、周玉忠主編,北京:商務印書館。
More, H. 1997. The black slave trade: A poem. In Paula R. F. (ed.), British Women Poets of the Romantic Era.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Grinevald, C. & M. Bert. 2011. Speakers and communities. In P. K. Austin & J. Sallbank (eds.),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ndangered Languag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註意:單人編著用“(ed.)”🟩,二人及兩人以上編著用“(eds.)”🗃。引述文獻作者兩人或兩人以上,用符號“&”連接。
(5)期刊中的文章
文章作者姓名 出版年 《文章標題》,《雜誌名稱》期數。
周芬芬 2014 《論微語言的社會語用平衡》,《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
Carreira, M. 2004. Seeking explanatory adequacy: A du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term “heritage language learner”. Heritage Language Journal 2 (1), 1-25.
King, K. A., L. Fogle, & A. Logan-Terry. 2008. Family language policy.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 2 (5), 907-922.
註意:引述文獻作者兩人或兩人以上🌨,用符號“&”連接。
(6)報紙文章
文章作者姓名 出版年 《文章標題》👵,《報紙名稱》(版),出版月日🚓。
彭聃齡 2015 《理論研究須根植基礎研究》,《人民日報》(第7版)👳🏻,9月17日。
Manning, A. 1994. Curriculum battles from left and right. USA Today 2 Mar.,5D.
(7)網絡作品
作者(機構,政府) 網頁標題,網站名🤍,網頁製作時間,訪問路徑。
教育部語信司 2015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初見成效》,中國語言文字網😷👩🏼,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14/2015_9_14/1_14_6100_0_1442210891046.html。
Eilola, J. 1994. Little machines: Rearticulating hypertext users. Retrieved from ftp://ftp.daedalus.com/pub/CCCC95/john-eilol.
National Heritage Language Resource Center (NHLRC). Tenth heritage language research institute. Retrieved from http://www.nhlrc.ucla.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