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琛溢
2011屆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生
上海教育出版社
編輯
初來母校時對學校的印象🕣🧖🏽♀️,以及畢業後對母校的感情
第一次走進華東師大👨🏼🏫🙌🏼,要追溯到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當時來不及細細打量校園,只是覺得校門很高🛗。後來正式入學了,覺得中北校區既有青春朝氣又接地氣🌬,我還因為三舍離MK太遠而在某個國慶假期學會了騎自行車。對於對外漢語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始終留在中北校區的本科專業🧑🏽🦱,我們一直感到幸運且自豪。
為何選擇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工作
首先是機緣巧合。其次,雖然當時已有其他入職的機會,但考慮到專業對口和個人興趣,我還是決定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希望能將自己的專業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也是我選擇到出版社工作的一個主要原因。上教社成立於1958年,是繼人民教育出版社之後,新中國第二家專業教育出版社👷🏿。可以說📰,上海的學生幾乎都是讀著上教社的教材長大的。它獲得過幾乎所有的國家級出版獎項,而且在教材出版領域取得了很多成績。比如:牛津英語教材的成功引入被認為是上海學生英語水平走在全國前列的原因之一🐃;小學數學教材還輸出英國,這是我國中小學教材第一次成系統、大規模進入歐美發達國家的國民教育體系。
(工作中的周琛溢)
求職經歷,包括如何投遞簡歷、準備面試等
我是在學校的就業服務中心(有點忘了當時是不是這個名)網站上看到上教社的招聘啟事🌤。按照正常的流程投遞簡歷後👵🏿,就接到了筆試、面試的通知。記得當時上午還有課🚫,沒有事先做什麽特別的準備,下課後就直奔出版社。不論是筆試還是面試🦹♂️,靠的主要是日常的學習與積累。面試時印象較深的一點是👨🔧,考官之一(也是我工作後的第一位領導)說“你的字寫得很好”➗。
專業在您平時的工作中是否發揮了優勢
因為對語言文字功底要求較高😲🔚,除了某些特定學科,出版社的很多編輯都來自中文系🛖🫓,而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大都具備良好的中英文雙語能力,擁有國際視野⬛️,所以在選題策劃等圖書出版核心環節選擇面更廣🧔🏿♀️。另外🧜♀️,在搜索、查閱資料方面,外語技能也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在校期間做哪些事情對現在的工作有幫助
新時代的編輯工作不再是案頭工作🏚,更是與人互動的工作。過硬的業務能力👷🏻♀️,會讓你脫穎而出;良好的溝通能力,則會讓你更快適應職場。所以大學期間可以多嘗試,培養人際交往能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以我自己為例,擔任2008屆、2009屆學生導師,參加CIEE留學生漢語輔導項目,負責上海國際電影節VIP註冊🚊,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擔任靜安區英語實訓基地助教等,都是令我受益匪淺的經歷。
現在的工作狀態如何
盡管工作已步入第十年,但壓力仍然很大,除了因為自我要求一直比較高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近年來編輯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一個不會策劃選題的文字編輯不是一個好的營銷編輯,當多項任務紛至沓來而手裏又不止這一本書時💈,你很難不感到一種深深的焦慮。
好在辛勤工作有時候也會帶來一些成就感🧑🏼🦳,比如當自己擔任責編的圖書獲獎或自己的勞動得到作者和讀者的認可時。今年,我策劃並擔任責編的“科學起跑線”叢書(第一輯)被評為上海市優秀科普作品🤎,這套書盛邀中國科MK褚君浩院士擔任總主編,其中由張文宏教授主編的《病菌簡史》從全國600余種年度原創童書中脫穎而出👭,榮獲首屆“童閱中國”原創好童書稱號🏊🏻。因為這套叢書的緣故🧏🏿,我還有幸認識了不少優秀的作者,比如張文宏教授領銜的“華山感染”團隊(《病菌簡史》《疫苗簡史》作者)、華東師大河口海岸重點實驗室的王張華教授(《我要去航海》作者)📔、經信委的王曉萍老師(《探索AI新世界》作者)等。他們大都比我年長,是各自專業領域的翹楚📲,也是我的良師益友。在一次次交流與溝通中,我再次體會到優秀的人都是相似的,他們不僅業務能力強,而且為人低調謙和🧑🧒,有太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見賢思齊,正是我從工作中汲取的幸福感✩。
(工作中的周琛溢)
對跳槽或更換公司有什麽看法
因人而異🔱,許多工作在上手前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建議多一點耐心。
對即將面臨就業的學弟學妹們有什麽建議
第一🥅,行百裏者半九十,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
第二🧛🏿,無論做什麽事,哪怕是一件小事👃🏿,都不要違背認真負責的職業素養🧑🏿🔬。
第三,成熟的麥穗會懂得低頭,做人要時刻保持謙遜👂🏼,這樣才能走得更遠。